关于印发《上海建桥学院2013—2014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3-11-13 浏览次数: 955
 

各党总支、党委各部门:

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遵照上级有关工作会议与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上海建桥学院2013~2014年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规划》。该规划经党委会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建桥学院2013—2014年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规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局之年,是上海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之年;2013-2014年也是我校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与我校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迎接教育部本科评估、启动新校区建设、加快学校内涵提升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做好新一轮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现根据上海市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考评指标体系(2013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积极配合两级管理持续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发挥基层单位与全校师生的主体性与创造力,践行校训,传承文化,营造文明和谐环境,切实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促进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让广大师生员工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二、创建目标

在连续五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争取在2013—2014评审年度继续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三、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包括基本任务与特色培育。

基本任务包括六个方面: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文明”;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高校党建工作文件精神与要求,做到“党的建设深化,核心作用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内涵发展持续,办学绩效显著”;深入开展践行校训活动,做到“大学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建立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做到“校园环境优化,平安健康达标”;公益志愿活动覆盖全校师生员工,做到“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特色培育包括三个方面:

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型知名赛事与科研项目,开门办学,校企合作,服务社会转型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高校文明风尚引领社会;学校办学、文化建设、文明创建特色明显。

四、重点工作

(一)班子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校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贯彻民主集中制,在年度考核中群众满意率在85%以上;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教职工学习制度,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校决策咨询委员会职能,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干部教育培养、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健全。

(二)教育教学

紧扣学校办学定位,以教育部评估为契机,持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使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壮大;切实推行素质拓展学分制,注重发挥“建桥百家讲坛”等平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定期开展校外独立专业机构对毕业就业情况调研,参考调研结论、用人单位评价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计划、有措施地组织开展各类教学创新实践活动,有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与高质量就业;促进留学生工作,推动在校师生广泛参与国际交流、文化交往活动,继续办好海峡两岸民办(私立)校长论坛,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三)师德师风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力争师资队伍在量的增加上实现质的提高,造就一支热爱学生、敬业爱岗、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开展科研、教书育人成果显著的师资队伍;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我校教师职业规范和师德考评有关制度;结合新进教师培训、强师工程项目与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倡导为人师表、践行文明礼仪,树立并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学校有机制、有措施,在教师奖励、职务聘任、晋级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定期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学生评教活动,每学年开展师德师风调查,学生满意率90%以上;建立师生谈心、网上交流等机制,师生关系融洽。

(四)学生工作

开展有计划、有措施、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以形成“三礼十无”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工程创建活动,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三自”能力,营造良好校风和学风;心理健康教育在十年来各方面工作持续领先于同类院校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育、科研层次,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预案,发挥好服务师生、促进管理的作用;积极发挥易班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宣传与网络舆情引导等功能;大学生资助工作措施落实,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融入课程,实践教育项目富有成效;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签约率。

(五)民主管理

依法自主办学,探索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持续推进两级管理;不断完善党务公开、办事公开和工会、教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检查监督机构;发挥学术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督导室、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信访等机构的积极作用;定期开展“校长在线接待日”和“网络电台”,建立学校、校领导与师生的网上交流平台,重视网络民意,及时回应师生员工对创建工作的投诉、意见和建议;加强学校官方微博、校园网等新媒体的管理应用与宣传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提高管理效能;开展“金点子奖”征集等活动,凝心聚力,用好用足本科评估、新校区建设等契机促进改革发展,为实现新的跨越夯实管理基础;加强综合治理,形成系统合力,创建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环保节能校园。

(六)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凝聚师生共识,与时俱进诠释“感恩、回报、爱心、责任”校训内涵,凝练培育大学精神,以新生开学、毕业典礼、教师节、校庆等重大活动平台,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雷锋志愿者精神,倡导志愿文化,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融入社会等志愿者管理服务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 “三育人”校级特色项目与“一院一品”、“一部(党支部)一品”特色项目的遴选、培育、深化、宣传、推广工作,启动“平凡善者,从我做起”校本德育教材建设,积极探索文明创建成果应用、转化的新平台,与学校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的新途径;积极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文明组室、创文明岗位、争做文明师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在线创建水平;加强校史馆、艺术馆、艺术展厅等文化育人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运动会、高雅艺术进校园、建桥烛光学校夏令营、建桥学子志愿服务西部等大型活动,扩大文化影响力。

(七)科学研究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充分利用并放大市教委扶持促进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有关政策、制度的积极效应,提升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团队培养与整体科研实力,为硕士点申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强科研管理,重视对各类科研项目结题、标注率及档案的规范管理。注重科研工作与学校发展的结合度,加强科研协作,完善创新制度,重点学科建设具有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战略。重视学术、科研道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有制度、有措施、有监督。结合上海市政府颁布的《临港地区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对于建桥学院未来发展的预期要求,提高科研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科研成果在质量上、项目上要有重大突破,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切实为学校层次提升,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八)基层党建

以党风建设为统领,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四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保持先进性、纯洁性长效机制、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和“双结对”活动;基层党组织设置优化,不断强化立党为公意识和领导组织能力,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有创新;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体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融入学校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五、配套措施

(一)组织保障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由校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办根据上级要求与考评指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创建规划,负责全校创建日常工作。各基层党组织、各部门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文明创建工作负总责,并确定一位联络员与校文明办开展日常工作联系落实和信息沟通。全校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推进。

各基层党组织、各部门将本单位文明创建与日常工作统一部署,有机结合,同步落实,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考核,依据评估指标,逐条逐项予以落实,使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通过制度设计、平台设计、活动设计等创新工作,采用“三贴近”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投入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扩大参与面、知晓度、认同度,使精神文明建设内化为每一位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物质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周期性长、影响力大的全校性系统工程,是建桥文化、办学理念、育人成果、特色亮点的全面呈现,各单位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投入到位,建立完善各种保障与激励制度,在新一轮创建活动中不断兴起精神文明建设新高潮,促进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文化软实力。

 

 

中共上海建桥学院委员会

2013年9月9日